孝悌
  博文地址:http://5063848791.fyfz.cn/b/811693
  在母親節之後迎來的便是父親節,這兩個節日本是西洋節日,但基於人類文明發展的通性,國人移植了這種外來節日且日趨受捧。
  父親節是一場民間的孝親節日,從文化綱常來看:在父系社會代替母系社會之後,父親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顯要。父親的個體化意義不僅僅是一種稱呼,其在歷史中所處的社會地位表現了社會的發展歷程。
  “父親”這一角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享有優厚權,西周國家的成文法中的嫡長子繼承製影響了中國曆代的制度,其中不乏濃厚的父系色彩。“立嫡以長不以賢,立子以長不以貴”。無論是國家的王位繼承還是家族中的族長身份的繼承都是如此,只是發展到後來不再局限於嫡長子,轉而註重賢才的男子。“父親”這種角色的形象在中國一直以來起著一家之主的作用,當然歷史發展到今天,是否如此尚且不論。這種民族習慣的由來不僅僅是父系社會代替母系社會的主潮流,更是從國到家賦予的一項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,這種文化從今天進步的文化視角來看,是封建、落後、反動、愚昧的,而探尋這種根源,可以追溯到“中華法系”中兩項最根本的祭祀權(社會權力)和婚配權(人身權利)。
  “父親”這一角色在封建法和綱常禮教下在社會上表現為祭祀權,在家族人身關係中表現為婚配權。從婚姻的締結上看,西周的六禮:納吉、納彩、問名、納徵、請期、親迎,經過這六個程序似乎一樁完美的婚姻從此成立,父親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。“七去三不去”中“七去”雖然顯示了很濃厚的封建糟粕,但“三不去”似乎是“父親”角色對“母親”角色權益最大的維護,這種維護的作用更多依靠在“母以子貴”之上。
  “父親”不僅是一個稱呼,更是社會對男子賦予的一項責任,而現代父親的責任也大多反映在相關法律中,需要我們細細品味。  (原標題:從父親節看法文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w98zwwp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